對于很多乒乓球的老球迷來說,2025年的國際賽場,也許會有一種時光倒流的錯覺——因為那個“消失了五年的前女單世界第一”,又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。她是代表中國澳門參賽的30歲名將朱雨玲。在球迷眼中,如今的朱雨玲可能有些既熟悉又陌生。熟悉在于,復出不到一年的時間,就拿下7月WTT美國大滿貫女單冠軍,一年以來連續參加47場比賽,從0積分“殺回”世界排名第七,她的銳氣不減,好像還是五年前賽場上那個征戰四方的“天才女國手”。
朱雨玲在WTT美國大滿貫比賽中。圖源WTT官網
而陌生在于,她似乎變了,與退出中國國家隊前的她不同,如今的她似乎不再只執著于關于這顆“小白球”的輸贏、排名與榮耀。打開這位世界冠軍的社交媒體賬號,她在簡介中這樣介紹自己:首先是“95后大學老師”,其次是“電子科大博士研究生”,最后,她才是一位“乒乓球愛好者”。在評論區,粉絲稱呼現在的她為“快樂乒乓”人。
當人生的“容器”變大了,這顆“小白球”就顯得不那么大了,朱雨玲這樣告訴南都N視頻記者。許多人將朱雨玲患病又復出的經歷形容為一次“重啟人生”。但與別的重生劇本不同,朱雨玲想走的路并沒有變,只是將人生的主線劇情和支線劇情悄然換了位置。
暫停與重啟
2025年9月15日,參加澳門WTT冠軍賽的朱雨玲以0比4負于中國隊選手王曼昱,止步16強。
“你真的很難從她手里輕易地拿到1分!”談及這場比賽中自己熟悉的對手王曼昱,朱雨玲贊嘆她的實力,她開玩笑說:“即便在7月的美滿中贏過她一次,但我只能說,誰過年不吃頓餃子呢?”而對于這場對決中,自己發揮得如何,朱雨玲則表示,與一年前剛剛復出的時候比,已經不能想象居然能恢復到這樣好的狀態。重回賽場后,她想要打到世界第幾,想打到哪年哪月,朱雨玲不去設想也沒有規劃。
朱雨玲接受南都N視頻專訪。
因為原本,與乒乓球賽場的這段緣分在2025年就該剛好結束。
5歲起練球,12歲進入省隊,14歲便入選國家二隊,2010年,成為世青賽歷史上最年輕的女單冠軍,2017年,首次獲得世界杯女單冠軍,并在當年11月登頂世界第一……
打球20多年,一切似乎都在朝著朱雨玲計劃的方向發展。2019年,朱雨玲計劃備戰自己最向往的東京奧運會,如果順利,就能夠迎來自己職業生涯最高光的時刻,然后再在2025年順理成章地退役,正式告別賽場。
朱雨玲在國家隊時期。受訪者供圖
但她與賽場的緣分卻提前停在了2019年。
2019年,全心投入緊張備戰東京奧運會的朱雨玲身體亮起紅燈,經醫院診斷是患了纖維腺瘤。在聽到這個消息時,朱雨玲的第一反應是叫醫生“等等她”。面對近在咫尺的東京奧運會,哪怕還有百分之一的希望,也想看看自己倒在離山頂多遠的地方。于是,朱雨玲首先選擇了保守治療,直到腫瘤越長越大,疼痛到無法入睡。
“現在想想覺得自己太蠢了。”朱雨玲說。自己被推上手術臺的那一刻,她才一遍遍告訴自己:“我取得的所有的冠軍都可以不要,你還我一個健康的身體。”因為面對病痛,盡管只是“有一點點觸摸到那個邊界,都會感覺到很可怕,很無助”。
朱雨玲接受纖維腺瘤切除手術。受訪者供圖
萬幸的是,朱雨玲的纖維腺瘤經手術切除后病理結果為良性。醫生告知朱雨玲需要休養6個月的時間,朱雨玲明白,6個月不能訓練,對于一個乒乓球職業運動員來說,基本很難再恢復如初,她只得將退役時間提前到了2021年。
曾經占據生活全部的乒乓球就這樣猝不及防地迎來告別,但朱雨玲卻早早意識到,自己的人生,并不只乒乓球這“一座山”。2022年,她報考電子科技大學經管學院DOM博士,從體育到管理學,朱雨玲自嘲“社會常識為零”。在課堂上,她不是世界冠軍,不是國家隊員,只是一個會打乒乓球的女學生而已。
不知道身上的哪一個開關被激發了,朱雨玲告訴記者,學習這件事讓自己精力充沛。一位老師將朱雨玲形容為:“你是被乒乓球耽誤的好學生,你什么都可以學。”朱雨玲笑著說,果然,老師跟教練不一樣,教練喜歡“打壓式教育”,而老師則是“鼓勵式教育”,她對老師這份職業充滿向往。
朱雨玲在電子科技大學讀書。受訪者供圖
后來,朱雨玲也恰好成為了自己想成為的人。機緣巧合,2023年,她被聘為天津大學的老師,雖然還是教乒乓球,但朱雨玲卻覺得“自己的幸福指數可上來了不少”,在她看來,老師這份職業與乒乓球并不一樣,因為它是能相伴一生的職業。在校園里,朱雨玲教學生們打球、帶他們訓練、打比賽。她享受與學生們相處,因為他們“不僅是學霸,而且是特別有意思的年輕人”。她也在與學生們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到,雖然打乒乓球的學生很多,但是賽事太少,于是便與學校協商,組織了以學院為單位的天津大學校內乒乓球聯賽,調動學生們參與乒乓球運動的積極性。
朱雨玲與她的學生們。受訪者供圖
朱雨玲與學生之間這份珍貴的連結也幫她推開了她重返賽場的大門。2024年2月,朱雨玲通過澳門特區政府的人才引進計劃獲得了澳門居民身份。2024年9月,澳門舉辦WTT冠軍賽,澳門方面提議已經拿到澳門身份的朱雨玲作為東道主選手參加比賽,這也是對澳門乒乓球的一個展示和推動。朱雨玲回憶,自己當時其實很猶豫,她便詢問自己的學生,自己要不要去參加比賽,學生們異口同聲鼓勵她:“老師,你要去嘗試。你只要打,我們永遠不會在乎你的輸贏。”她告訴自己,也許是應該回到賽場,跟乒乓球好好告個別才對。
掌聲與流言
再次遇見乒乓球這個老朋友,它于朱雨玲來說已經有所不同。
“曾經不管訓練有多刻苦、多努力,但所有人都只能看到一場球的結果,而現在,沒有人在乎我的結果。”朱雨玲現在只將自己形容為“乒乓球愛好者”,因為現在的自己,才是真正回歸到了自己打乒乓球的初心——只因喜歡。
2024年9月,朱雨玲正式復出后,一年的時間里,她參加了大大小小47場比賽,從小的支線賽、常規賽,再到冠軍賽、大滿貫,迅速從積分為零一路打到世界排名第七。她笑稱,自己可能是WTT體系排名靠前的現役運動員中,唯一參加過所有級別的比賽的運動員。
心態不一樣了,也許狀態也會不一樣。2024年7月,朱雨玲在WTT美國大滿貫比賽中,接連戰勝伊藤美誠、王曼昱與陳熠,實現了逆轉奪冠。當12公斤的獎杯被遞到她的手中,她低下頭看見看見獎杯上寫著的“champion”字眼,她才意識到:“哦,你得冠軍了。” 這也許并不是她獲得的分量最重的冠軍,卻是她當下最有意義的冠軍。當領獎臺下觀眾的掌聲響起,那一刻,朱雨玲的腦海中,許多經歷開始閃回:“很夢幻,也很難用言語形容”。
朱雨玲在WTT美國大滿貫中奪冠。圖源WTT官網
然而,在朱雨玲美國大滿貫奪冠不久,迎上來的不只有掌聲,還有流言。隨著朱雨玲奪冠一事在網絡上討論度越來越高,一些關于朱雨玲財務糾紛的傳言也頻頻出現,對于朱雨玲的訓練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。
“如果是場內外對我客觀的評價和評論,我可以接受,但無端的、不符合事實的指責和污蔑,我是不能接受的。”朱雨玲說。
朱雨玲認為,在生那場病以前,自己是一個比較能忍的人。她甚至覺得自己曾經生病的經歷,也許就與情緒上的隱忍有關。而現在,對于朱雨玲來說,不論是榮耀還是身份,都要排在后面,身體是第一位的,不能因為流言蜚語而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和健康。
“如果有一切不符合事實的謠言和指責,現在的我都會選擇反擊,把一切交給法律。”朱雨玲說。
賽場與人生
在采訪結束后,朱雨玲帶著記者去逛了逛不遠處的澳門官也街。從蛋撻到糯米糍再到杏仁餅,她對這條街上的小吃如數家珍,更是“雨露均沾”。如今作為大灣區人,談及對澳門的印象,她最離不開的就是“吃”這個字,她不僅愛吃、會吃,還要自己做著吃,朱雨玲表示,能說得上來的家常菜,自己基本都會做。
朱雨玲與記者在澳門官也街。
“剛去天津大學的時候,我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住,我就經常叫學生來我家,給他們做飯吃。”朱雨玲還用手機展示了自己做的家常菜,并告訴記者,剛剛復出在國外到處打比賽的時候,沒有團隊,就自己給自己做飯吃,沒有明火的灶臺,都能讓她做出一道地道的“把子肉”。
除了美食,朱雨玲還喜歡剪視頻、喜歡旅行、音樂,是一位妥妥的“斜杠青年”,她會在比賽后獎勵自己不同國家的旅行,會跟著抖音博主學Vlog運鏡。她還是張杰的歌迷,會在看演唱會時加入“男生女生跟唱大賽”,痛快比嗓門。朱雨玲笑稱,這是在病愈之后,自己發生的一些“基因突變”,突然發現自己的世界除了乒乓球之外,竟如此豐富,自己竟如此熱愛生活。
朱雨玲去看張杰演唱會。受訪者供圖
有人曾問朱雨玲,如今沒有機會再參加奧運會了,會不會覺得遺憾,朱雨玲這樣回答:作為乒乓球選手,也許會感到遺憾,因為不能夠參加奧運會,但作為朱雨玲自己,她覺得已經沒有任何遺憾。在朱雨玲看來,“像游樂園的過山車一樣”——乒乓球運動員這個身份的旅程很短,很刺激,它會迎來像煙花般的高光時刻,但從一生來看,它早已不再是自己生命中的“主線劇情”。
生活中的朱雨玲。受訪者供圖
“人生可不是乒乓球比賽,人生像是場馬拉松,它的緯度很長很長”。朱雨玲說,當賽場上的“高光時刻”結束,等待她的還會有無數個人生的“高光時刻”。
采寫:南都N視頻記者 劉紅豆
攝影:南都N視頻記者 陳燦榮
下一篇: 返回列表
360體育直播是一個專業的足球直播網站,主要提供高清足球直播,NBA直播,英超直播,體育吧以最全最高清信號讓您暢享五大聯賽,打造最好體育直播吧。
Copyright ? 2022-2025 360體育直播. All Rights Reserved. 蘇ICP備19074717號-1
網站地圖